目录
理论专题
论书画消费群体对海派画家艺术创作的影响石莉;1-3
绘画研究
克里姆特绘画的艺术特色研究冯立发;4-6
浅谈壁画艺术语言在岩彩画创作中的应用——以龟兹壁画为例王腾;刘文正;7-9
浅析《窠石平远图》与《树色平远图》的异同郝梦哲;10-12
仇英“青绿里的桃源”——以《桃花源图》为例李安琦;13-15
从《江山如画》看郎静山摄影作品的三重意境袁歆怡;16-18
美术中的象征语言初探邱婧;19-21
孤独且温柔的色彩——以常玉绘画作品中的色彩表现为例王莹欣;22-24
飞天艺术形象的审美探析何敏;25-27
墨点无多泪点多——从艺术心理学角度分析八大山人画作《荷石水禽图》常虹;28-30
浅析中国油画创作中的民族美术元素朱旭凌;31-33
历史文化名城公共艺术的特色定位——以当代绘画艺术为例吴晓云;34-36
对陆俨少“十分功夫”的解读支慧;37-39
浅谈树脂材料与丙烯颜料结合在抽象画中的运用赵晨;40-42
新疆珍稀野生动物绘本故事视觉语言表现研究李佳欣;曹旭;43-45
永乐宫三清殿壁画《朝元图》五星形象研究卫泊键;46-48
文化自信视域下明清“十八描”类画谱流播日本的影响路遥;郭杨;刘越;49-51
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绘画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绘画研究梁勇第;52-54
传统美术
乌拉满族剪刻纸艺术的非遗文创化发展新范式贾子玉;韩雷;55-57
传统民俗文化与版画的融合思考彭晨焱;58-60
早期花鸟纹饰对创作的启示温林霞;61-63
木版年画“老鼠娶亲”解读——以桃花坞《无底洞老鼠娶亲》为例贾玉琴;64-66
山西河边民俗博物馆石雕艺术特征分析——以二老太爷府的石雕为例李小雪;卢天辰;67-69
山西沁源县古寨村古民居砖雕艺术特征浅析郭志君;70-72
宋代儿童题材中国画叙事性语言表现探究刘若晖;73-75
姚茫父书法艺术的价值及影响张鼎;76-78
动漫美术
关于超现实主义手法在黑白绘本中的运用与研究——以《黑白的童话》为例王皓清;齐军庆;79-81
“互联网+”和深化校企合作下的三维动画教学设计李响;82-84
基于动画创作与海南本土文化传播融合创新教学研究何正强;85-87
新文科背景下动画专业学生美育教育改革研究陶立阳;88-90
艺术家风采
孙海青作品欣赏孙海青;91-93
工写兼擅 墨彩灿然——简评王斐的花鸟画创作祝振中;95-96+94
浅论中国画对舞蹈和京剧的影响——由舞蹈诗剧《只此青绿》谈及京剧《天女散花》《洛神》所受中国画之影响杨海涛;97-98
美术设计
新媒体视域下济南黄石崖石窟造像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甄晶莹;91-93
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动态视觉设计研究刘志扬;94-96
招贴设计中的创意图形设计胡慧青;97-99
高等学校校园文化IP品牌形象设计探究朱訚;100-102
数字媒体艺术沉浸式场景设计的意境营造张科;103-105
美术教育
油画人物画教学中写生与创作相结合的探究黄菁菁;106-108
第二课堂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功用与实践探析蒲妍昕;刘华清;109-111
高校木版画语言意识培养教学探究李宏斌;112-114
可视化编程在数字艺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——以TouchDesigner为例朱姝;115-117
红色美术教育的课程体系研究唐佳仪;吴佳颖;118-120
试论“八桂书风”的教与学——以2022年广西书协行书创作高研班教学为例李方重;121-123
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现状思考——围绕高等美术教育合作论坛研讨活动展开孙瑶;124-126
美术史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创新探索米仁尼沙·艾山;127-129
探究混合教学模式下美术教学的质量保障张雅静;130-132
意大利美院教学模式及运营方式的初探——以意大利卡拉拉美术学院为例丁伟豪;吴昭;133-135
走向审美愉悦——基于美术教学的质性研究孙灿;136-138
唐卡艺术在甘肃高校中的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——以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李雅敏;扎西当知;139-141
“莆仙脸谱”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陈晓冰;142-144
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实施产教融合的具体策略戴嫚;145-147
高职学前教育美术课程融入课程思政路径探讨李丹;周伟;148-150
“协同共育”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与探索王羽;151-153
图像媒介与美育传播胡波;154-156
美术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质量保障策略探究陈琳;157-159
民间美术融入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路径研究——以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湖学校为例郝珍丽;160-162
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美术教育张可欣;163-165
书画新作
王慧作品王慧;166
唐健作品唐健;167
袁源作品袁源;168
石齐作品石齐;2+169
新美域订阅方式2
崇岩悬瀑陆俨少;170